8月18日正规股票配资门户,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启程访问日本前于柏林召开记者会,毫不掩饰地对华发出所谓“警告”。他指责中国在台海、东海和南海的所谓“侵略性行为”已波及欧洲,并批评中国“以不公平贸易方式挑战欧洲经济”。
次日,他在东京与日本外相岩屋毅举行首次“日德外长战略对话”时,进一步升级对华指责。瓦德富尔声称中国大陆在台海、东海和南海“屡次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”,并将这些行动与“欧洲安全”挂钩。
瓦德富尔在访日前后的言论集中体现在三个领域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对华施压体系。在俄乌冲突问题上,瓦德富尔把中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与技术出口,定义为“战争支持”。他声称“没有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,普京对乌克兰的侵略就不可能发生”。
经济领域方面,瓦德富尔强调要与日本加强合作,推动“半导体和关键矿产的去中国化供应链”建设。他提议建立一个由德、法、英、波兰及日、韩、澳、新组成的“八国新合作框架”。
在台海、东海和南海问题上,瓦德富尔妄图干涉中国内政,阻止中国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,不允许中国对“台独”分裂行径采取必要措施。
瓦德富尔在接受《读卖新闻》专访时,详细阐述了他的“八国合作框架”构想5。这个所谓“印太G7新型联盟”意图明显:绕开联合国与欧盟,打造一个“志同道合”的小圈子,集中力量压制中国。
德国和日本在2023年已签署双边军工合作协议,德军舰艇也曾出现在日本港口。此次访问期间,德日双方再次在安全领域强化合作,并计划在稀土、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开展“去中国化”合作。
具有历史讽刺意味的是,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德国和日本,这俩当年的法西斯侵略国、二战战败国,现在凑在一起指责中国这个二战战胜国“破坏规则”。
2025年上半年,德国GDP增长仅0.5%,远低于预期。通胀压力持续存在,制造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三季度下行,能源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加剧了企业经营困难。
与政客的强硬言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德国企业正在用脚投票。博世宣布将在苏州投资10亿欧元建芯片厂,巴斯夫追加20亿欧元投资湛江化工基地,大众、宝马、奔驰等车企继续加码中国市场。
德国经济对中国依赖极深。德国需要靠中国供应链搞生产,德国车企需要锂电池的原材料(比如锂、钴的加工品),中国在这方面的供应链很完善,可以稳定提供。
这种政府“嘴”与企业“脚”走不同路的现象,让德国外长的强硬言论更像是一种“表演”。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存在明显的矛盾和摇摆。
面对德国外长的无理挑衅,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态:“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。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与各国建交的政治基础,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。”
毛宁指出,“目前东海和南海局势总体稳定。”她敦促有关方尊重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、维护和平稳定的共同努力,而不是挑动矛盾、渲染紧张。
这八个字的回应既是对德国外长行为的高度概括,也是中方战略定力的集中体现。中方回应虽严厉,但没有提到瓦德富尔本人,也未直接点名德国。这种“点名不点姓”的回应方式,既表达了明确立场,又留有缓和空间。
德国总理默茨政府目前正面临严重的国内政治危机。支持率就不行,现在只剩29%,比上月掉了10个百分点,创了上任以来的新低。
默茨近期陪泽连斯基访美,在白宫被特朗普当众羞辱——发言被怼、不让参加核心会晤,最后还被晾在一边看着特朗普给普京打电话。
瓦德富尔这时候跑到日本挑衅中国,可能想制造点新争议,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,掩盖默茨受辱的尴尬。经济复苏艰难,社会焦虑上升,德国政府需要一个“出口”,一个足够引人注意的焦点。
通过在外交领域“制造声量”,尤其是在俄乌战争、印太安全问题上“点名中国”,不仅可以迎合德国部分媒体对中国的负面叙述,也有助于在选民面前塑造德国政府“有作为”的形象。
在德国统一问题上,中国曾经给予了同情和支持。联邦德国把统一当成最重要的政治目标,中国那时候可是同情并支持德国的,因为我们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。
按说统一后的德国,最该理解中国想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心情。但瓦德富尔这些人倒好,在台湾问题上扯歪理,这就是典型的“选择性历史失忆”。
自己要统一的时候就强调主权,到了中国这儿就搞双重标准,这样的立场,还谈什么“维护国际秩序”,根本没人信。
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回国途中或许会思考:当德国车企在中国追加数十亿欧元投资时,当中国稳定向德国供应锂电池原材料时,那些强硬言论究竟是为了欧洲利益,还是为了掩盖国内政治危机的一出表演。
9.3大阅兵即将举行,全世界都会看到中国维护和平、捍卫领土主权的实力。历史从不辜负真正维护和平的国家,而表演者的舞台灯光终将熄灭。
信息来源:中方回应德国外长涉华言论:不要挑动矛盾
2025-08-18 16:37·极目新闻
申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